您的位置:首页 > 金融 > 正文

他们,为C919拧紧每一颗螺栓

来源:科技日报     时间:2018-04-28 08:54:27

走进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上飞)偌大的总装车间里,一群上飞职工身穿蓝色工服,或围在C919的尾翼进行性能测试,或钻进机身敷设线缆,或在角落里的简易格子间里讨论技术改进细节……

所有小事都是大事

C919全机长38.9米,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需组装数万个零件,打上百万个孔。中国商飞制造总师姜丽萍介绍说,装配工作的每一个微小偏差都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大问题。

2015年9月初,随着第二台发动机的顺利交付,发动机吊装工作成为C919下线前的关键一步。“别看把发动机从运输车上吊起至机翼吊挂位置的距离不到1米,但我们足足用了3个昼夜的时间。”总装车间的机械装配班组长王儒俊介绍道。

从零开始的国产大飞机,发动机对接难题只是千千万万个问题中的一个。“通用设备可以进口,但装配工艺与集成技术无法引进,柔性化机体装配生产线建设仍受制于人。”姜丽萍急切地说,“关键工艺技术的自主攻关是必由之路!”

建成首条数字化装配线

过去,机体组装时,判断孔有没有对准,全靠人工测量,但现代化飞机的装配,必须要实现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柔性化与信息化。

从传统的“手工操作”到数字化装配线的建成,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,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。针对飞机装配过程中的疑难问题,车间成立了首飞攻关队、支架安装攻关队等团队集智攻关。总装车间23个班组,每位组员都有一套量身定制的发展规划和能力提升方案。

在总装车间,任何人的“金点子”都可以最快的速度转化成项目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,车间攻克了复材制孔装配诸多技术生产难题;借助3D打印技术,解决了方向舵角度测量装置定位问题;自主研制攻角传感器,可以自动调节工装,提高试验效率……

集体的智慧下,全机通电通压等几十项重点任务被逐项完成。2016年11月,国内首条民机机身柔性、高精度、自动化装配线建成,我国有了首套民航总局适航部门认可的民机工艺规范。

在几个足球场大的C919总装车间里,259名员工显得十分渺小,但正是他们为C919拧紧了每一颗螺栓。他们是世界上最神奇的“造梦师”,以技术为笔,汗水为墨,将国人的大飞机之梦描绘得更加真切。(刘 禹 本报记者 王 春)

相关文章

每日推荐

精彩推送

图片新闻